亚欧能源网

正力新能即将赴港上市“零碳征程”迈向发展新阶段

栏目:资讯   作者:顾晓芸   发布时间:2025-04-10 16:07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19364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变革备受世界瞩目。2024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领跑全球市场。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动力电池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息息相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建成全链条、完备高效的产业体系,向全球供应了70%的电池材料、60%的动力电池,搭载“中国造”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正在驶向全球。同时,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也为低空经济、储能等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站在时代与变革的风口上,动力电池产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相关产业链企业IPO进度加速。今年3月25日,一家专注于动力电池产品和储能电池产品的企业——正力新能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4月初开启IPO招股。

4月3日,正力新能在港交所公告,拟发售约1.22亿股,其中香港发售1215.24万股,国际发售1.09亿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售价每股8.27港元,招募日期4月3日至4月9日,并计划于4月14日正式上市。

正力新能成立于2019年,主要专注于动力电池产品、储能电池产品及航空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该公司提供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致力于拓展电化学产品在陆海空互联下的大规模应用。

据了解,正力新能目前已开发多款三元、磷酸铁锂电池产品,拥有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多家主要客户。在中期来看,企业正在不断优化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半固态产品技术。同时,企业也十分注重未来发展,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今年1月27日,正力新能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两个月后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开启招股,在资本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坚守初心与深度耕耘

作为一家拥有汽车零部件背景的动力电池公司,正力新能特色鲜明。

据招股书披露,正力新能董事长曹芳、董事兼总经理陈继程都曾在汽车产业链企业担任高层职务。他们见证并深度参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腾飞,也洞察趋势,布局未来,从燃油车产业链跨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立正力新能。

秉承使命担当,投身新能源产业,助力我国新能源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这是正力新能创立的初心,也是“零碳征程”的起点。

陈继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力新能所带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基因,有助于企业与汽车主机厂深度协同,建立高效的供应链关系,携手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公司选择在动力电池这一专业领域高度聚焦,深度耕耘。通过坚持创新与快速改变,来适应一日千里的市场变化速度,来适配汽车主机厂不断进化的需求。”陈继程说。

此外,陈继程还提到,在开创正力新能前,公司创始人投资了新中源丰田,基于HEV的良好合作基础,正力新能与丰田从此开展了面向新能源汽车的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新中源丰田也在2023年底正式成为正力新能的合营企业。

走好创新与发展之路

近年来,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呈现“头部稳固、新兴崛起”格局,而中国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未来,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全球化布局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基于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前瞻,以及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的积累与信心,正力新能作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材料类型结构发生变化,新体系、新技术加速升级,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加快提升,市场份额接近75%。

动力电池产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后来者”,正力新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技术路线尚不明朗的阶段,灵活布局,根据市场态势及时转型。同时,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正力新能与汽车主机厂深度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自创立以来,正力新能潜心研发创新,建设精益生产、柔性制造的新一代软件定义电芯工厂,打造满足应用场景需求的可升级、可迭代、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优质产能。数据显示,正力新能在研发投入方面不断加码。2021年至2024年,企业研发开支分别为2.21亿元、3.29亿元、4.24亿元和5.56亿元。为了实现可持续创新,正力新能采用“5-3-1”研发策略,即5年研究未来电池材料体系、3年搭建技术平台、1年开发量产电池产品。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正力新能的研发团队全职雇员人数超过1061人,其中约27.4%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截至同日,公司提交3226项专利申请及已获授2026项专利。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投入为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3年,正力新能新一代25GWh软件定义电芯工厂投产,产线对客户响应时间整体缩短50%,工时效率提升33%;制造运营管理系统支持天量数据的毫秒级响应,TPS达3100以上。实现了从研发端起始的9大模块、50道工序、3000多项过程参数监控数据覆盖全域共享、精准运营、大数据驱动,拥有能够跨体系多品种快速产线切换能力和柔性生产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同时,正力新能还建立起了具有前瞻性的“LISA-321”应用场景产品+研发战略体系:“LISA”代表陆地、海洋(Sea)、天空(Air)电动化应用场景的全覆盖,“321”则代表围绕3种化学体系,2种电芯形态,1种新型“可更芯”电池包系统展开的研发战略。

在火热的低空经济领域正力新能亦有布局。此前,正力新能研发了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倍率、快充“三高一快”四大性能要求的高镍半固态锂离子电池,也成为首家获得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动力电池企业。

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绿色产业生机勃勃,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稳健。2025年前两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绿色产品的产量分别增长47.7%、35.4%、51.5%。

在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下,正力新能也在加快发展的步伐。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正力新能的营收分别为14.99亿元、32.90亿元、41.62亿元和51.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0.7%。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计算,正力新能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九。从2022年排名第12位,到2023年排名第10位,再到2024年排名第9,从排名中不难看出正力新能持续提升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正力新能的客户,零跑、广汽、上汽通用等车企过去一年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大幅增长,而它们也带来了更多动力电池的订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正力新能对零跑汽车核心BEV 车型的销售渗透率以及对上汽通用核心PHEV产品GL8陆尊PHEV渗透率超50%。与此同时,正力新能还成为了广汽丰田首款搭载高阶智驾的纯电SUV车型铂智3X的首发电池供应商,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丰田体系纯电新能源车型的电池合作伙伴。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劲拉动下,通过成本控制和提升效率,正力新能在2024年净利润为9101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从产业发展走势来看,不断攀升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以及低空经济、储能行业的火热,都为动力电池行业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行业也面临着竞争的压力,市场格局呈现出头部企业愈发集中的态势。正力新能在招股书中表示,企业所处的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且集中,2024年十大制造商占总装机量的95.3%。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资料,按2024年的装机容量计,正力新能于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中占有1.8%的市场份额。

据介绍,本次IPO企业募集资金的80%将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及建设智能制造设施及柔性生产线。约10%将用于各项研发活动。正力新能表示,截至2024年年底,正力新能电芯产品的设计总产能为25.5GWh,预计到2025年年底增加至35.5GWh,到2026年年底将增至50.5GWh。

唯有坚持创新驱动,把握发展契机,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了推动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包括正力新能在内的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仍需继续携手共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0

猜你喜欢

最新内容

ad

热点内容

亚欧能源网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2020- 亚欧能源网 yaou.neov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2017705号.

邮箱:jokerdeyouxiang@sina.com

s